手工訂製鞋の雜記

鞋子的舒適,從鞋楦shoe last做起(二.鞋楦如何影響穿著?)





創造一雙鞋,第一步一定要有楦頭, 我們從設計開發到生產這麼十多年經歷,花最多時間和心力就是在楦頭上,楦頭除了要符合人體工學(決定穿著舒適),還關係鞋的造型美學,不同類型的鞋子,鞋楦頭也跟著不同,例如: 男生紳士皮鞋鞋楦和休閒鞋楦差別就相當大,女生的跟鞋光是鞋跟高度鞋楦就不同了。每個尺碼楦頭的點、曲線和線都有標準數據可依照,來看看下圖的簡化工程圖,標示35個量測點,是不是很複雜?看了眼花撩亂,讓人頭痛

幸運的是...這些高深技術學問倚賴經驗豐富的專家(師傅)和電腦設備處理,另外一點,楦頭是給鞋廠生產用的,一般人不需要全部了解 ,但要知道楦頭考量是鞋子內容量與體積(foot girth)

那麼來認識 鞋楦(shoe last)幾個基本主要量測點(points & girths):

一、 楦頭主要7個量測點:
男士皮鞋鞋楦示範

1. 長度 (Insole length and Stick length): 楦頭的長度(Insole length)並不是代表腳的長度,在上一篇我們提到過,楦頭長度會比腳長,這個長度只是關係到鞋設計和生產,這和人的腳長不一樣。除了楦底的長度,還有楦全長(Stick length)即鞋楦總長,楦全長度與鞋頭形狀、鞋頭翹度和後跟高度相關,當後跟高度越高長度就變短。


量楦頭: 左圖為楦底長度,右圖為楦全長

2. 寛度 (Last width): 這是楦頭底部最寛的直線長度,即我們腳底最寬的地方長度。
量鞋楦寬度

3. 趾圍 (Ball girth): 為楦頭內外最突點繞一圈即為趾圍,趾圍決定楦頭腳掌的最寬位置的容量,這最關注到穿著的舒適,姆指外翻就是在這位置,訂做鞋時趾圍是必量。

    趾圍量法
    4. 腰圍 (Waist girth): 以趾圍與楦頭正面中心線交叉點往上約30mm距離,平行線繞一圈即為腰圍,隨著後跟高度"腰圍和背圍"會稍微瘦些

    5. 背圍 (Instep girth): 以腰圍與楦頭中心線交叉點往上約30mm距離,平行線繞一圈即為背圍,這對應到就是我們量腳背的位置,做深口鞋時,這個地方這需要測量。

    趾圍、腰圍和背圍這三點是「生死門」,為什麼?想想你是否曾經穿過的鞋子腳往前衝、腳趾頭碰到鞋頭、後踵會掉腳,這些情況有可能是因為這三圍的肥度太肥以致於產生穿著問題,或者明明是我的尺碼,但腳背很緊等等問題,因此這三點是非常重要。

    6. 翹度 (Toe spring): 是鞋楦腳趾位置的仰角,使走路時,鞋頭與鞋跟有前後“搖擺”效果,翹度作用是補償鞋底剛硬性,避免腳趾處於背屈姿勢,使得步行困難。翹度數值依鞋子用途類型些許不同,一般皮鞋的翹度差不多在腳趾頭的位置大約一隻筆的高度, 但還是取決於鞋款、鞋底厚度和鞋跟高度,譬如比較薄底和軟底的平底芭蕾鞋翹度幾乎没有。

    皮鞋的翹度約1支筆直徑



    平底赫本鞋鞋頭低翹度


    7. 後跟高度 (Heel height):
     翹度(Toe spring)、
    著地點(Tread point)和後跟高度,這三點決定穿著平衡會不會往後仰或前傾,一般而言當後跟高度越高鞋頭翹度就越低。

    著地點是楦底表面支撐點,我們走路時第一個接觸地面的點。以平底鞋/低跟這個著地點的位置大約是在鞋楦最寛位置前面5mm左右範圍與楦頭中心點交叉的點,有些師傅會拿楦頭底部在地上磨磨,與地面磨擦那點就是著地點,這方式應該算是比較快速土法找著地點約位置;實際上它是有數據的,例如: 男鞋尺碼8,由後跟往前180cm處與楦頭中心線交叉點再減5-10mm範圍就是著地點。


    其他參考量測點: 
    • 趾厚度 (Toe thickness): 顧名思義就是腳趾的厚度,每個尺碼有固定厚度空間,關係腳趾頭是否產生壓迫?特別是姆指位置。

    • 後跟圍 (Back length): 從背圍與鞋楦正面中心點交叉位置繞到楦頭後跟底端繞回起點即為後跟圍,這關係鞋口下腳容易與否?通常便鞋、樂福鞋與馬靴會重視到後跟圍。
    這麼多的東西是不是看了頭昏眼花?要堅持住! 還没完呢。但我想先換個不同主題輕鬆些,下篇文章將介紹穿脫方便的懶人鞋"樂福鞋"

    上篇文章:

    SHARE

    Unknown

    • Image
    • Image
    • Image

    0 意見:

    張貼留言

    有皮鞋穿著問題或對皮鞋想了解哪一方面請留言(我們接受訂做喔!).